你肯定没想到,特朗普一张嘴就要加征100%关税,可高盛的数据白纸黑字摆在那儿:每1美元关税里,足足67美分得由美国普通家庭买单。 这哪是什么对外强硬,简直是拿着自家老百姓的钱包当炮灰。
当地时间10月10日上午,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突然发飙,扬言要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100%关税。 这条帖子一出来,整个市场都炸了锅。 要知道,这次威胁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刚刚推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。 稀土这玩意儿,听起来好像离日常生活很远,但实际上,从智能手机、电动汽车到军用雷达,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全都攥在它手里。 中国稍微收紧出口,美国工厂的生产线可能就得停摆。
特朗普这套关税大棒,可不是头一回挥了。 但这次玩得特别狠,一开口就是100%的税率。 有经济学家当场算了一笔账:如果真这么干,美国商场里从电子产品到家居用品的价格都得翻着跟头往上涨。 普通家庭每年得多花好几千美元在日常购物上。 这节骨眼上,美国通胀数据还没压下去,美联储的会议纪要里明明写着关税会推高物价,这不是明摆着往火堆里浇油吗?
历史早就给过教训。 1930年代胡佛总统签署斯姆特-霍利关税法,把关税拉到历史高点,结果怎么样? 全球贸易萎缩了60%,美国直接滑进大萧条深渊。 2002年小布什对进口钢材加税,不到两年就丢了20万个工作岗位,最后灰溜溜取消关税。 这些案例经济教科书里写得清清楚楚,可有些人就是当耳边风。
再说特朗普自己吃过的亏。 2018年他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,本以为能保护国内产业,结果欧盟反手就怼回来26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。 美国农民的大豆烂在仓库里,汽车厂商的成本嗖嗖往上涨。 连澳大利亚这种铁杆盟友都公开吐槽“这不是朋友该干的事”。 现在又想来一遍,盟友圈里早就怨声载道。
为什么非要死抱着关税不放?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点破窗户纸:这根本就是政治秀。 选举季到了,某些人需要在对选民面前扮“硬汉”,关税就成了最简单的表演工具。 至于老百姓要不要为高价商品埋单,企业会不会供应链断裂,他们压根不在乎。
现在美国经济什么状况? GDP增速才1.3%,企业库存积压严重,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跌。 阿波罗公司的经济学家警告,再加关税可能就是滞胀的导火索。 滞胀这个词听起来专业,说白了就是物价飞涨但经济停滞,普通人工资不涨但买东西越来越贵。 七十年代美国经历过一次,当时超市货架被抢空,加油站排起长队,没人想重回那种日子。
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,完全是国际贸易规则下的正当权利。 全球80%的稀土加工都在中国手里,美国国防部去年就发过报告,说本国稀土库存只够维持90天。 不断供的时候不着急建备用供应链,现在一管制就跳脚威胁,这解决问题的方式简直像小孩子吵架。
美国企业界早就一肚子苦水。 成本涨了30%,供应链动不动断货,这些额外开支最后都转嫁到产品售价上。 沃尔玛的财报显示,关税导致日用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5%,而员工工资涨幅还赶不上通胀速度。 中小型企业更惨,有的因为进口零件涨价直接停产。
欧盟、日本、加拿大这些传统盟友,现在看美国的眼神都带着警惕。 过去四年里,他们领教够了单边关税的苦头。这次稀土风波一出,德国经济部长直接说“必须避免新一轮贸易战”,日本悄悄和澳大利亚谈稀土合作。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反而把盟友推向了别人的怀抱。
说到底,100%关税的威胁根本吓不住人。中国去年对美出口额5000多亿美元,就算真加税,美国自己得先承受供应链地震。 现代制造业零件往往要跨国流转十几次,关税墙一砌,整个产业链都得停摆。 这就像拆东墙补西墙,结果发现东墙是承重墙。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反复强调,通胀是当前头号敌人。可关税战一旦开打,进口商品价格必然飙升。 美国劳工部数据表明,服装、家电这些日常消费品的进口依赖度超过40%。 老百姓去超市买菜,可能突然发现冰箱贵了三分之一,电视机价格翻倍。
华尔街日报曝光的内部文件显示,白宫顾问们早就提交过分析报告,指出对华关税大部分由美国进口商承担。 但这些报告都被扔进了碎纸机。某些人宁愿看选票数据,也不愿看经济数据。
回顾过去五年的贸易摩擦,美国制造业岗位反而流失了20万个。 关税保护了少数行业,却让更多行业陷入困境。 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“净福利损失”,关税战里没有赢家,只有损失大小之分。 现在美国家庭债务规模突破15万亿美元,再来一波物价上涨,信用卡违约潮可能就在眼前。
澳大利亚前贸易部长说得直白:“用关税解决贸易争端,就像用汽油灭火。 ”可惜有些人就爱玩火。 看看华盛顿K街的游说记录,钢铁、铝业等少数行业的政治捐款去年涨了3倍。 谁在推动关税政策,答案显而易见。
这场稀土风波暴露出更严重的问题:美国在关键矿产上对外依赖度高达100%。 五角大楼三年前就预警要建立战略储备,但国会吵吵嚷嚷就是不批预算。 现在临时抱佛脚,除了甩锅威胁,拿不出任何建设性方案。
普通民众可能不懂稀土是什么,但肯定感受得到物价变化。 超市里牛肉价格同比上涨20%,汽油价格波动剧烈,这些才是真实的生活压力。 当政客们高喊“贸易胜利”时,收银台前的老百姓正在为同样的商品多付钱。
贸易专家用“囚徒困境”比喻关税战:双方合作才能共赢,但总有人想投机取巧。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。 美国商会的最新调查显示,85%的企业主反对继续加征关税,这个数据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。
或许有些人觉得关税是遥远的政治游戏,但看看货架上的中国制造商品:手机、电脑、玩具、家具……如果真加征100%关税,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会变成现在的两倍。 家庭预算、企业采购、学校设备采购,没有哪个环节能躲过冲击。
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但会押着相似的韵脚。 1930年的大萧条、1970年的滞胀、2008年的金融危机,每次经济灾难前都有保护主义抬头的征兆。 现在美联储还在艰难加息抗通胀,这边又有人要打开关税这个潘多拉魔盒。
美国经济就像个刚退烧的病人,最怕的就是二次感染。第一季度GDP增速已经放缓到1.3%,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。 这个时候再加关税,等于逼着病人去跑马拉松。
看看现实吧: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消息出来后,美国军工股应声下跌3%,特斯拉股价跌了5%。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,比任何口号都真实。 那些喊着“关税万能”的人,该睁开眼睛看看数字了。
万隆优配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-炒股配资App-配资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