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广州打工实录:40岁中年人的社保账单与生存现状】
我在这个大都市做牛马,每月工资卡到账先被社保扣掉一笔。广州社保缴费基数去年涨到5500块,个人得交440元,企业交880元。算下来,到手工资比底薪少了两成。不过包吃住这点倒挺实在,两荤一素的食堂餐,八人间的集体宿舍,总比租房强。
干了十来年体力活,最怕听“优化”“调整”这些词。同宿舍的老李上个月被辞退,45岁的人,社保没交满15年,回老家只能领每月1200块的城乡居民养老金。这事儿让我心里发慌——咱这代人,年轻时在流水线卖苦力,老了真就只能指望这点保底钱?
社保局的数据说,按最低基数交满15年,退休金大概1000到2000块。可去年广州平均退休金都3700多了,这差距看得人揪心。更扎心的是,建筑工、搬运工这些活儿,45岁往后就难找了。工友老张膝盖做完手术,现在只能在城中村收废品,每月赚个2000出头,还得自己交医保。
不过话说回来,社保这东西就像烧香拜佛——信则有。去年隔壁工地的王师傅突发脑溢血,住院花了15万,医保报销了12万。要是没这层保障,他家怕是要卖房治病。现在他每天拄着拐在食堂帮厨,就为多攒点钱交社保。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工地上50岁以上的老哥,十有八九在跑滴滴或者送外卖。老陈白天在工地扛水泥,晚上开电动车接单,两头跑月入6000多。问他累不累,他咧嘴笑:“总比在家闲着强,闺女明年上大学,这点钱能顶大用。”
说到底,咱这代打工人就像螺丝钉——拧得紧,用得久,但老了锈了就得换。广州社保局官网显示,2025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最低每月要交1100块。这笔钱对工地上的人来说,相当于半个月伙食费。有人咬牙交,有人只能断缴。
前两天刷到个新闻,说广州要建零工市场,专门对接大龄农民工。去现场瞅了瞅,登记的老哥不少,但靠谱的活计还是少。送快递要会用智能柜,搞直播得会玩手机,这些对没读过几年书的我们来说,真有点难。
不过也有盼头。白云区有个旧改项目,招60岁以下的绿化工,包午饭还给买意外险。老周他们十几个工友都去应聘了,每天修剪花木能拿200块。虽说比工地轻松,但太阳晒久了,关节疼的老毛病又犯了。
说白了,咱们这代人就像城市里的候鸟——年轻时飞来筑巢,老了就得南飞。社保卡里的数字,是唯一的依靠。希望以后政策能多点温度,别让老哥们老了还得为看病钱发愁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(数据来源:新社通app、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、工人日报)
万隆优配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-炒股配资App-配资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